準備階段 關于成本控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企業目前的戰略是什么,也就是企業的利潤是從哪來的,這會影響到企業成本控制方式和方法的選擇(先不說高大上的戰略成本控制)。 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將企業戰略分為:成本領先型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也可以用最新的詞“商業模式”來解釋企業。比如是瑞安航空、新加坡航空,前者是典型的成本領先型戰略,而后者是典型的差異化戰略。瑞安航空的所有決策和選擇都以降低成本為目的,比如:不提供經濟餐,不提供機艙服務,機票直銷不通過代理,用最常規的機型;而新加坡航空完全相反,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為目標,最新的機型,最舒服的客艙環境,五星級的餐飲標準。這兩家公司的成本管理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要考慮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后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如何讓質量最佳。 多數中國制造企業選擇的是成本領先型戰略,即便這樣,不同企業在管理上還是會有差異,因為不同企業對錢花在哪里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有些企業重質量愿意多花錢在生產過程管理,有些企業更關心上下游關系寧愿給供應商更多優厚。同樣,不同企業的成本構成中,可控成本項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企業沒有上游定價權而有些企業有,成熟行業難有流程改善空間而有些企業能通過方法改善大大降低成本,所以還需要基于對企業業務的理解,找到成本管理中的可控成本點重點發力,而不是盲目地一概而論。 然后就是企業的成本控制組織架構設計,包括縱向的領導、管理關系,橫向的跨部門之間的協作、控制。多數企業成本控制通常由財務部來牽頭做,但如果財務與業務之間的溝通不到位,或者財務缺乏對業務的監督和反饋職能,成本控制并不容易發揮作用,很可能就流于形式了,最后財務可能只是做事前的預算,和事后的核算,而事中的控制則流失了。 如果進入一家新的公司或者準備著手做成本控制,我覺得這幾項是需要提前了解的,當然如果是面試中跟面試官聊,也不妨從這三個維度去了解該公司現在的做法。 成本控制方法 關于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準確說,前三種是成本核算方法,而后者是成本控制方法或者說成本控制系統,不僅僅是成本核算,而是將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為一體的成本管理體系。 成本控制的核心是要選擇成本控制方法。作業成本法對企業管理要求有較高的要求,標準成本法核算對軟件系統有要求,而且對品類多,成本結構不穩定的企業并不太適合,所以,很多企業實際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用常規的品種法實現成本核算,借用標準成本法的控制體系進行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管理通常也會融入標準成本法的元素,衍生出作業標準成本法,用標準成本法進行差異分析,用作業成本法分析成本動因,找出存在浪費的作業。 怎么分析 那么成本分析到底分析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差異分析,從數據推導結論的過程。
|
請發表評論